奏响“科学态度”与“法制精神”的双重曲:《行政管理学》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奏响“科学态度”与“法制精神”的双重曲:《行政管理学》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法政学院 李志强
政策执行章节是行政管理课程体系的重要知识点,本部分主要讲授政策执行的基本含义、概念和特征原则,政策执行的手段和方式等。结合政府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开展政策执行的具体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政策执行在整体性政策实施过程的重要作用和目标功能、政策执行的原则及要求,有助于引导学生确立权力责任意识、科学客观的理念和社会治理过程中的法制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遵守行业原则要求,提高未来自身适应行业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1.思路:
本部分通过阐释政策执行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为什么说政策执行在政府行政运行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阐释政府行政的基础功能和本体价值的内涵及逻辑。从行政执行是实现行政决策的唯一途径;检验行政决策是否科学化的唯一标准;衡量行政组织和公务员工作优劣的最好尺度等三大层面解释了行政执行的重要功能和价值,提炼出思政教学的第一个关键点:行政实践的科学态度。在此基础上,重点结合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的案例,沿循食品安全政策执行的现状困境、问题原因及对策路径的过程性框架,详尽展示了食品安全政策执行的法制原则和要求。同时引导学生搜集现实相关案例,深入了解食品安全多职能部门合作的必要性,认识合作治理的重要价值,进一步阐释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复杂性和跨域性,培养学生强化团队合作的意识和集体行动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当前食品安全领域治理诸如“九龙治水”的合作困境,分析食品安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表现及产生原因,提出政策执行法制管理的重要属性,提炼出思政教学的第二个关键点:协同治理的法制精神。“科学管理”和“法制管理”两大属性是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在具体的行政实务实施过程中,更要遵循服务原则、规范化原则、程序性原则和时效性原则等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推进政策的合理运行和合法落实目标的实现。
2.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行政执行的涵义、原则和特征;行政执行的手段和方法,同时要注意与前章行政决策的关联逻辑;理解行政执行是行政决策实施的目标和手段;行政执行是检验行政决策质量的根本手段;了解行政手段特征和局限,帮助学生树立根据客观实践,灵活运用不同行政手段的必要性和时效性。
过程与方法:采用引导法,引述学界的观点提出行政执行的重要性;然后通过现实案例的展示,提出了行政执行的基本内涵和特征要求,进一步讲解行政执行概念的基本内容;运用食品安全的政策执行典型案例,结合行政执行的特点、过程和结果及行政执行原则,提出科学态度和法制精神两大思政理念。
思政教学目标
政策执行章节的教学过程是可深度挖掘的课程思政的重点部分,通过对权力的合法规范,政府服务意识明晰、科学严谨的方案设计及现实合法政策运行等过程性要素标准的贯彻和理解,整体培育和提升学生对公共权力主体责任意识、法制理念和行业精神的认识及把握。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课堂讲授环节的流程重构—情境剧场):
1.设计理念:情景教学理论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目的将学生引导进入一个特定的、有具体形象的场景中,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教材中的理论,充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主要包括生活展现情景、实物演示情景、图画再现情景、语言描述情景等多种途径。情景教学理论强调知识的情境性,只有理论知识充分与情景融合,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才能提高学生社会化认知和行业适应水平。
2.设计思路:“过程—情境”的设计思路是有效解决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纵向模块“教材、课堂、实践和就业”链接间断和横向教学组织“教研室、研讨小组和实训团队”结构松散的双重问题的尝试,探讨以课程思政模式从两条路径进行整合和重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是依据教学建构论、全周期论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解释行政管理课程思政的内涵特质和建构要求,以及“链式整合”和“过程重构”的概念内涵和特征模式。
二是建构教材为基础、课堂为核心、实践为提升、就业为目的行政管理课程思政基本体系,阐释四个体系构建的框架以及相互间的关系。
3.设计流程:
结合行政执行政策课程章节的主题内容,构建“知识+能力+价值”三维一体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即以品行养成、知识学习、能力提升、思维创新为目标的汇报式学习、演出式巩固的教学方式,构建“剧场模式”,包含“思”、“组”、“探”、“说”、“演”、“评”五个阶段(图示),分别对应了观察、沟通、分析、表达、应变和思维能力。
背景设计:政策执行问题提出的缘起:维达夫斯基《政府福利项目在奥克兰的落空》引起学界的关注,简要阐释政策研究议题的发展演变,使学生初步树立本章节在政策科学领域的基本坐标印象,有助于后续形成完整的知识谱系,能初步了解政策执行的功能和价值。
问题提出:围绕政策执行研究的背景资料,提出政策执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原则和方式等主要问题。结合现实政策执行的具体表现的详细阐释,同时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进一步熟悉政策执行的基本概念。
概念讲解:在前面对学生基本概念的引导基础上,重点讲授行政执行的的内涵,提炼“科学管理”和“法制管理”的两大属性,并明确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对行政执行目标落实的关键价值,科学合理的决策目标的设计,方案的拟定和手段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行政执行的效能。同时,重点向学生强调“法制管理”是行政执行的根本要求,依法行政是行政执行的根本准则。
案例讨论:设定案例开展的特定情境,充分动员学生的积极性,搭建话题讨论的剧场情境并进行充分演绎。
一. 选定“食品安全执行案例”。开课前发动学生充分进行案例材料的搜集和选择,充分掌握我国有关食品安全行政执行案例的现实情境,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培养观察和总结能力。
二. 拟定关键问题,进行课堂讨论。结合实践,抓住食品安全行政执行的各个环节、清晰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了解过程性管理中现存在的问题,提炼典型事件深入分析,构建起食品安全政策行政执行的“过程—情境”框架。
三. 分组讨论,相互评价。围绕“食品安全政策执行过程中问题表现、实施原则和目标达成措施选择”等主要问题,发动学生课堂分组讨论,阐释观点,理清思路,培育沟通能力。
4. 总结发言。各个小组阐述自己讨论形成的观点,并对其他小组的发言做出评判,提升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后老师总结发言,回顾行政执行的知识点及重难点,帮助学生搭建该章节的基本知识体系。明确行政执行的科学决策的重要性、组织实施的规范性、行政责任的明确性以及服务思维的创新型。
总结归纳:教师对上述案例的讨论内容,分别对各组的表现进行评价。重新阐释行政执行的重难点内容,现实的问题阐述原因及相对应的解决方案。特别是深入解读食品行政管理执行的典型性案例所蕴含的过程优化和流程重构,提炼科学理性的行政态度,规范法制的原则精神的课程思政的主元素。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公共权力的服务意识和法治精神的理解和把握的重要理念。
本案例教学采用新的视角,将高等教育的建构论、周期论和管理学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结合,在“三全”育人基础上,搭建起专业课程思政结构框架,改变了课程思政单一化学科研究视角和理论局限,开拓了研究的理论视域。
本案例通过“过程—情境”的框架,从课程思政教学知识点关联性和教学环节的流程性两方面,破解了长期存在的课堂授课断裂化和分割性的模式及过程。重新建构了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和实践路径。
本案例除了课程思政工具层面的探讨,还强调了价值关怀,创新性的提出“科学、法制和人文”观点的价值维度,充实了课程思政的内核,为形式创新和目标重塑提供了方向。
就实际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剧场模式的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效果的随机调研结果显示,同传统的单向讲授式课堂授课方式比较,协同联动的授课模式效果明显,从知识、能力和价值三大育人维度来看,记忆和判断的比例达到了接近90%,远超单纯讲授模式的授课方式;同时,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特别是运用能力提升了接近50%。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育具有显著效果。
课堂案例的情境式展示,调动了全部学生的参与机会,强化了学生专业思维,观察和表达,沟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凸显了以生文本,师生互动的课堂互动效果;现实的案例融入课堂剧场情境展示的做法强化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效果,提升了知识点学习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更好的课程思政效果。
但作为新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尝试,需要教师熟悉剧场模式的整体流程,然后将课程各章节的知识点和模块有机嵌入模式实施的具体的流程,实现知识和方法的有机统一,能力和价值的双维培育,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及时跟踪和评测各环节的运行状况和实施效果,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没根本目的。
教师简介:
李志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公共管理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首届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连续三届校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主持校级课程思政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各1项,发表教研核心论文3篇;依托在研项目,率先开展了“项目带团队”式教学模式,“本科生毕业设计问诊小组”等新教学措施,作为骨干积极参与学科团队建设并顺利获得行政管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作为指导教师获得“清华大学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本科生全国优秀奖”并入库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吉林大学全国本科生‘北辰’政治学与公共管理优秀论文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赛特等奖”并入围国赛等成绩。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团队简介:
依托法政学院行政管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基础,致力于打造校级课程思政优秀团队,团队师资拥有江苏省“333”人才工程,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江苏省双创博士等省级人才6人,教授4人,副教授5人,教师博士化率100%。成员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在课程思政教案、案例集、课程和项目等课程改革和建设主要领域均取得一定成就。团队获批国家级重点课程,省级重点教材,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校级重点项目和校级重点课程立项。